电话:0737-2621155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益阳企业家

姚劲波:创业三次成功三次,创业8年市值700亿,细数姚劲波的发家之路

来源:益阳人才网 时间:2024-05-07 作者:益阳人才网 浏览量:

我们这一期的主人公谈创业、谈理想,他给出的关键词是果断,勇于纠正错误;谈站队、谈价值,他认清现状,相信自己,不畏竞争;面对创业者,他认为遍地皆机会,取决于你是否善于发现,是否愿意改变。他要求自己做到极致,喜欢全权在握,事必躬亲;他极度相信自己的直觉,敢于冒险和拼搏。他创立58同城并完整经历了上市、并购、投融资、分拆独立子公司等一家公司走过的全部阶段,是十足的创业企业家。

37a6f03b-c594-418c-9bec-9299b0926215.jpg

1.知识改变命运

他就是58同城创始人及CEO 姚劲波先生,1976年出生于益阳市赫山区欧江岔镇望岳村,家境平平,成长经历也十分平淡,最具戏剧性的还是高考时由于一分之差错过了第一志愿:复旦大学计算机系。后来,他被调剂到了中国海洋大学的化学系。

6d9b064400be40fc9f7f969646f414d5.jpeg

姚劲波重返母校演讲:把优秀当成习惯 将与中国海洋大学共建实习基地

时隔多年,姚劲波再回想起高考时的这段经历,已经十分淡然,他认为,高考是打开世界的一扇窗,而不是决定人生方向的独木桥。

1999年,姚劲波从中国海洋大学毕业,获得计算机应用及化学双学位。

2.三次创业史

提到姚劲波,很多人印象中可能只有58同城。

a图片1.png

58集团及其生态产品

事实上,姚劲波早在2000年就活跃在中国互联网界,他不仅创立了分类信息网站58同城,同时还是域名交易及增值服务网站易域网以及学大教育的创始人,其中易域网被万网收购。他先后创业3次,其中2个项目登上纳斯达克,1个项目被收购,是一名成功的连续创业者。

当时的中国,互联网风头正劲,网易、腾讯、阿里巴巴等公司相继成立,姚劲波也投入了这股浪潮之中。

e.jpg

姚劲波创立了一个以域名注册交易为主业的“易域网”,做渠道起家,姚劲波仅用了一年时间就把易域网做到了国内最大,遗憾在于“做成了交易公司”,离真正的互联网远了点,最终被卖给了万网,而姚劲波自己也以产品总监的身份加入了万网。

就这样,姚劲波成功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100万。

域名,简而言之就是企业或者机构在互联网上注册的名称,例如京东的域名就是jd.com,一旦域名被这些不差钱的大公司看中,就是一笔好买卖。

此后,姚劲波趁热打铁,又买了不少域名,例如 hezu.com(合租)、jiehun.com(结婚)、jianli.com(简历)……这些域名,如今都会跳转到58 同城的对应服务。根据粗略估算,姚劲波收藏的域名市值已经超过一个亿。

此后,姚劲波在万网历任产品部经理,产品规划总监,华南区总经理,营销副总裁等职务。后因炒作“端午节.cn”而出名,据传姚劲波是出高价从一外国人手中收购回这一中文域名。在万网期间,姚劲波一如既往的自信,他要求自己做到极致,喜欢全权在握,事必躬亲,他还极度相信自己的直觉。

创业,一旦开始了,就很难停下来。

2001年,姚劲波和在万网结识的金鑫、李如彬开始了第二次创业。他们三人共同出资成立了学大教育,专注于中小学学科一对一辅导,当时姚劲波的脑子里全是“互联网”三个字,看到联合创办的学大教育没能如愿进军线上,他决定保留股份外出创业。

不过9年后,学大教育成功在美国纽交所上市。故事讲到学大教育,似乎可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

但2005年,中国互联网又掀起了一股创业热潮,去哪儿、360、土豆、豆瓣等公司都成立于这一年。

同年,从耶鲁毕业回国的杨浩涌成立了赶集网,用户可以在上面发帖转换闲置物品、找工作、交友、租房……

b.jpg

姚劲波也按捺不住心思,开启了第三次创业,在北京创办了58同城,58取自于其谐音“我发”。

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赶集网和58同城都在相爱相杀中渡过。

但凡英雄创业,事后都得整个由头。比如陈胜、吴广聚众闹事时,搞了一出鱼腹丹书的戏法;刘邦创业的时候叫兄弟们编了一个“斩白蛇”的段子。姚劲波也不例外,他找了个中介碰瓷,然后就做了58同城,把人家生意给端了。

当时姚劲波在北京找房子租,联系了一个中介,交了1200块钱中介费,但中介带姚劲波看了一次房子之后居然开始玩失踪。可以说,姚劲波创立58同城,房产中介是间接导火索。

3.从活下来,到敲钟上市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58同城也陷入了困境,最惨的时候,公司账面上一度只有50万元。

那时候,姚劲波每天想得最多的,就是一定要活下来!

为了让公司活下来,姚劲波到处拉投资,但把主流的投资机构约了个遍,也不见有人愿意投。

未标题-1.jpg

那段时间,姚劲波不知道吃了多少闭门羹,最后只能通过卖域名来勉强支撑。

2009年,姚劲波放弃了融资,开始另寻出路,从业务模式上寻求盈利。他尝试发展一些付费用户,试图把那些在各类媒体上投小广告的中小企业集中到 58 同城上,通过收取服务费的方式,来帮助这些企业找到自己的客户。

这一次,姚劲波找对了方向,也得到了意想不到的转机,DCM(美国最大的创投公司之一)主动找上门来投了 1000 万美元。

2010年4月,软银赛富和DCM第二轮融资1500万美元又到账。姚劲波评价自己“走得很顺”,而且“从头就顺”。他实则在这个领域烧了5年的钱,直至2010年才把账面做平。纵观分类信息网站的现状,一部分甘为搜索引擎的赚钱工具陷入亚健康状态,一部分卖给了互联网巨头,更多的则是在烧钱殆尽后退出了跑道。顺者有顺者的活法,那就是找对方向,自信、坚守。在历年的站长大会上,他还会给台下诸多迷茫无助的草根站长们传授融资之道:“创业者一定要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摊出来四五个项目让VC选择,VC敢投你吗?”资本确实厚爱58同城,一再“允许试错”。不过姚劲波对资金保持清醒,始终不相信“资金应该成为58胜利的理由”。他在就第三轮融资致员工的信中强调:要避免“用钱解决问题的低级倾向”。两次转型中令他痛苦的,并非“钱烧光了”,而是“钱烧光了,模式还没有找到”。他迄今还会为那些执着到免费的最后一刻、“不得不亲自结束自己的公司”的群体扼腕叹息,比如说,站台网——这家网站没有广告,没有置顶信息收费,也没有会员收费,结果,站打不开了。

2010年,团购的风口突然来了!以美团和拉手为首的2000多家团购网站以雷霆之势冲入市场,不仅带火了团购,也让互联网生活服务市场如沐春风。

58同城的用户蹭蹭上涨,姚劲波借着这阵风,开创了招聘、房产、二手买卖、汽车等业务,还确立了本地生活服务平台这一概念,58同城迎来了大爆发。

2010年年底,58同城的累计注册用户数已经突破了400万,用户数、流量与信息发布量在分类信息领域中遥遥领先。

就在此时,赶集网也实现了盈利,广告铺天盖地,危机感一阵阵袭向姚劲波,战斗的号角吹响了!

为了宣传公司,本不善言辞的姚劲波甚至硬着头皮上综艺节目,加入了《非你莫属》的Boss团。

0HxPw62KyF.JPEG

2011年,58同城砸出将近7000万美元的广告费,请来杨幂代言,并在地铁公交上进行了一轮轰炸式的广告。也不知是因为请对了代言人还是砸了太多钱,总之,58同城这个神奇的网站从此被大家记住了。

大部分的公司都以上市作为终极目标,姚劲波实现这一目标是在2013年10月31日,那天他带了58名员工到了美国,58名员工也寓意58同城,这些员工都是陪他打天下的元老级别选手,从一开始就不离不弃一直跟随着他。

上市之后58同城的最高市值达到700亿,姚劲波的身价也暴增到100亿。这一年距离2005年58同城创立已经8年了,后来姚劲波决定在公司8年以上的同事都会获得8万元的股票,8这个数字代表了58同城的成长史。

但上市对于58同城来说,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图片5.png

在这个日异月新的年代,容不得丝毫松懈!

几年间,姚劲波眼见美团崛起,滴滴和饿了么在一夜之间估值翻倍,他开始思考,自己为什么不与赶集网化敌为友?非要打个你死我活吗?

于是,姚劲波走上了寻求合并的艰难之路。

最开始,姚劲波想和杨浩涌就合并的事情进行面谈,但杨浩涌避而不见。

姚劲波就给杨浩涌发短信,短信用词考究、充满情感、言简意赅:浩涌,人生苦短,咱们聊聊?

杨浩涌当时正在劲头上,哪肯善罢甘休,就打着马虎眼儿不说正题。

没法从 CEO 身上打开缺口,姚劲波就去找投资人。他和赶集网的资方反复陈述理由,如果不合并,继续烧钱,没有效率,甚至会错失更大的机会。

那段时间姚劲波花在杨浩涌身上的时间比老婆的都多,直到2015年,杨浩涌的态度终于有了松动,双方的合并谈判进行了两个月,直到4月17日,才敲定合并。

根据双方约定,此次合并以5:5换股的形式进行,实行“联席CEO制”。

aa.jpg

姚劲波和杨浩涌握

俗话说,一山不能容二虎。在渡过了短短7个月的蜜月期后,杨浩涌宣布放弃联合CEO这个头衔,带领瓜子二手车“出走”,重新创业。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58同城在互联网生活服务市场成为了龙头老大,但姚劲波仍旧保持着危机感。

假如把58同城的服务逐个拆分,可以分为房产、汽车、招聘、本地生活服务等多个垂直领域,而每一个领域都卧虎藏龙,在美团、滴滴、拉勾这些强劲的对手面前,容不得58同城有丝毫松懈。

合并后58同城的员工数量一度高达25000人,领导这个庞大的队伍,需要不凡的领导和管理能力。姚劲波也意识到“人”的重要性。

他公开表示过,58同城创立时,因为他一直是单打独斗,直接导致其发展缓慢。姚劲波后来反思认为,创业开始最重要的便是“找人”。他说:如果让我回到当初的时候,最重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花30-50%的时间在找人上面。

4.创业中每天一定要用20%的时间见最优秀的人

我是一个人创办58的,目前58管理层八九个人,全部是最近三五年重新组建的。如果再让我选择的话,我一定不会一个人创业,要几个人一起做事情,这个非常重要,58最初之所以发展比较慢,就跟我们的团队不太健全有关系。

如果让我回到当初的时候,最重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花30-50%的时间在找人上面。创立58时(2005年)我几乎没有在找人上花任何时间,当时我自己认为自己是全能的,编程可以做,Logo可以做,上传服务器也会做一点点,做产品没有问题。

后来发现你跟别人打仗的时候老输,这里输一点那里输一点,人的信心从100分可以突然掉到0分,打了几个败仗,特别沮丧,于是忽然有一天醒悟了,重新开始在各板块全部组建一流的人:销售、人力资源、财务、产品、市场、服务器运维、美工、无线,全部招一流的人。

创业者要让人推着你往前走。有的人跟不上,他会拖慢这个业务,所以说找到最好的人是关键。

t0166bd2524145c4719.jpg

所以不管怎么样,你一定要找这个领域最好,能够承担得起的人。我一定要知道,在我的视野范围内,最好的人在哪里,然后我就去拉这个人过来。

创业中每天要花20%的时间见视野内各种最优秀的人,挖最合适的人。如果拥有合适的、优秀的人才,基本上就会变成公司的优势。

比如销售,同样的流量,中等人可能做到80万销售额,好的人可能做100万销售额。你的公司的成本可能是80万,只能做80万销售额就没有利润。

但是你的对手,可能找到了一个优质销售,同样80万的成本做100万销售额,就有20万利润。这两个企业融资的时候,如果你的估值1000万,对手可能就是5000万,因为你没有利润,他有利润。

投行的人做模型出来,他就是比你高五倍的估值,于是你只能拿到200万投资,他拿到了1000万,于是你就必败无疑。任何业务都是这个道理,流量上面也是这样,用户产品合作上面统统是这样,有时候你败得稀里糊涂,就是因为你找错了一个人。

5.给大公司给不了的待遇,让人才留下来

对于优秀的人,如果够不着,可以通过会议、约谈培训指导、甚至投资人牵线的方式来。但是如果你想要的这个人,因为种种原因不愿意加入你的队伍怎么办?

那就一年之内找他谈五十次,每两周跟他见一次面,谈理想,总有一个时刻,他在原来的公司做得不开心的时候,觉得没劲,如果你的理想能和他匹配上,你给他高的工资,福利等,你可以给他别人给不了的,他可能就来了。

即使再挖不动,也可以保持朋友关系,经常请他来讲个课,多多交流,也许他会给你推荐不错的人选。同时还能作为你决策分析的外脑,帮助你思考和解决问题。

还有一点,大公司一级一级设定好,每个人管很窄的一块,你挖的人在你这里可能是副总裁,但是在百度腾讯可能就是很小部门的,可能连马化腾都见不到,但是在这里能天天见到你,你可以给他3-5%的股权,他永远也算不出来他在百度和腾讯有多少股权。

所以学会分享股权和分享未来很重要,永远要让你的人拉着你的业务走,而不是让你的业务推着你的人走,始终让你的人比业务高一级别就对了

c.jpg

另外就是速度,有的创业者允许公司以10-20%的速度增长,在互联网行业这是不可思议的,如果58有一天速度发展低于50%,我肯定觉得太糟糕了,我始终要把企业带到快车道去。

发展速度也是一样,你速度不达到一定的临界值,你是留不住好人的,因为你没有办法给他创造更好的回报,创造更好的空间。比如他今天带5个人,明天带10个人,现在月薪一万,希望明年三万,如果没有这样的加速度和增长速度,你没法给员工创造很好的环境,真正留下的人就是比较平庸的人。

所以始终把你的企业带到快车道去,在互联网行业不仅仅是安全的需要,更多的是生存的需要,因为互联网很难。

6.识别一个人是否优秀,要注意这3点

识别一个人是不是优秀的,不管是中级人才、高级人才还是低级人才,很简单,就是多看。

cd.jpg

人的优秀是一种习惯,优秀的人会一直优秀。如果一个人大学也好,找工作也挺好,在企业里也是优秀员工,那么他做事情也比较容易做成,创业也能做成功。有些人天生对自己要求就比较高,他做什么事情成功的可能性都比较大。你就要去找这样的人。

另外,你要警惕换一个公司变一个职位的人。比如在A公司是员工,在B公司就是主管,到了C公司是经理,到D公司是总监,这样的人并不一定是优秀的人,可能只是每次跳槽的时候比较会谈判一点。

我跟别人分享这个规律的时候,很多人都很赞同,一般来说,只有在一个公司里被提拔的人才是有真材实料的人

还有一点很重要,如果有人跟你提出离职,那就不要留了,因为留没有用。

原因有两个,第一,以中国人的性格,不是到了万不得已,“离职”这句话很难说出口。所以既然已经说出口了,那就意味着问题已经难以解决、难以挽回了;第二,这个时候即使你争取把他留下来了,能用的办法无非就是更高的职位和报酬,这很容易因为个案造成不公平。

一个人向你提出离职,再留下的可能性就很小了,我自己就吃了很多亏,到最后发现,挽留其实都是没用的。他向你提离职的时候,可能新公司已经签好了,花了再多精力可能都不成功,即使偶尔有留下来的,过不了半年可能又会走,此时你的努力劝说还会让你有挫败感。

对于一个老板来说,能吸引什么人为你工作,跟你的理想有关。

如果你的理想是做最好的公司,可能就会吸引到最好的人;如果你的理想是做中国最好的公司,可能就会吸引中国最好的人;如果是想做全世界最好的公司,可能吸引到的就是全世界最好的人。只有理想足够大,别人才愿意跟着你。他们的股份可能很少,位置可能也不大,但是他需要一个大的舞台展示自己。

7.不盲目跟风、不玩新词儿,踏实去做一个领域的专家

创业要趁早,追逐正在奔涌来的模式就已经晚了,不能踩点创业,什么模式奔涌来了,你就去做什么。看到一个靠谱的方向,早一点动手比晚一点好很多。互联网金融应该是三年前做,O2O应该两年前做,早做就好组织资源,比如人才、资本、运营经验等的积累。

选一个细分领域,做绝对的专家,连姚记一个做扑克的都上市了,还有什么方向比这个方向更小的?58一开始就是做租房,要跟关于租房的所有人打交道,把这件事做好,大家都知道在58上能租到房子。如果足够细分,你在这个行业就是绝对的专家,用户就会喜欢。你一定要能解决一个问题,让用户知道解决这个问题就找你。

f.jpg

别动不动就谈概念,用户只在乎好不好用,创业不能总想靠概念,什么新词都往上沾,VC可以,但创业者还是要切实定义能解决什么问题,O2O这种时髦的词 ,58是用时间干出来的。对于产品本身,不谈模式,要站在用户的角度去看,是不是有其他人做的比我好。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大家只关心你的某项服务好不好用,好用我就继续用。

相对竞争对手要有一点优势,并且一直保持相对领先,你做到95分,另外一个人是96分,这样跑下去你必输无疑。这个差距会慢慢放大,做的好一点的公司,最后可能比做的差一点的公司大很多。从用户体验层面也是如此,好那么一点点,代表的设计思想、方法和执行力都要更强,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必将带来更大的领先优势。

做好五年到十年奋斗的准备,从创业到比较大的规模,到能上市平均是7年,58同城用了8年时间。建议创业者考虑和把握业务可以参考冰球。冰球在冰上滚动,你肯定朝着冰球滑的方向去,所以我们只要能够判断清楚,5年以后,10年以后你从事的产业是什么样子。

创业者一定要享受创业,要真心觉得这事很有意思,这样你就能把敌人给拖死。

创业者一定要把理想用好,一个普通的创始人和一个伟大的创始人的差距,就是理想。马云到处谈理想,谈电子商务,谈就业问题,谈未来是什么?就是谈远大的理想,他把理想用到极致了。

如果你把你的理想一遍一遍的跟媒体讲、跟员工讲、跟客户讲,客户就有可能愿意为未来的东西买单,58早期的一批客户就是这么来的。

他们会觉得原来怎么没有人这么做过?原来怎么没有人提供这样的服务?你做的就是他觉得应该有的服务,你的理想就是他的理想,所以他们不仅会为现在买单,还会为未来买单,他愿意支持这种服务。

所以你做的事情,你的理想要成为你客户的理想。要懂得分享,要让每个人知道你的理想,让你的员工、客户、用户、投资者、所有利益相关方知道。要用你的理想感染人。当你的理想成为了他的理想,你想干的事情就是他想干的事情,基本就差不多了。

其实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愿意为你的理想买单,愿意支持你的理想。这个理想,有的时候你自己一开始都不信,但是讲多了都信了,不断的讲,不断的讲。反正我讲的都信了,很多都实现了。所以,可能你现在的公司还很小,但是你不妨把理想想的伟大一点,站的高一点。一般来说,具有理想主义情节的人,成功的概率会更大。

理想也是创业者坚持下去的动力,也是用来团结员工的利器。你去别的公司挖人,也许对方看重的不是高薪,而是你的理想吸引了他。另外,理想也能帮你提高坚韧程度,在面对挫折的时候,能更好的克服困难。

对于创业者来说,一定要享受创业,你得真心觉得这个事情很有意思,这样你会把敌人给拖死的,他可能不享受,所以他可能会先放弃。

s.jpg

你坚信这个方向代表未来,你除了挣钱以外,是有使命感的,通过你的创业能让这个社会更美好,你从不觉得每天上班是一个负担,醒来了就想工作,就想跟团队在一起,脱离了团队会觉得心里空荡荡的,觉得缺了点儿什么一样,愿意回到工作状态,这种创业者是比较容易成功的。

sd.jpg

纵观姚劲波的创业史,无论是带领58同城在金融危机时走出困境,还是在与赶集网合并时表现出的坚持不懈,都不难发现,在他身上,有一个可贵的品质——霸蛮。

霸蛮是湖南方言,意指做事执着,绝不轻言放弃。

据说姚劲波在玩天天德州时,入局率为 65%,摊牌率居然高达 60%。

入局率高说明这个人很有耐心,无论什么起手牌,都能坚持玩下去;而摊牌率与弃牌率相反,摊牌率越高的用户,越是死不认输。

对于这种说法,姚劲波也是笑着回应了一个词:霸蛮。

有竞争力才会有成长,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正如奔驰在宝马100周年生日上所说的一样,感谢宝马的诞生,没有它的那30年确实很无聊。

姚劲波的成长也是从残酷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期待他在下一个8年能够给用户带来惊喜。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相关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