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737-2621155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益阳企业家

危禄绵: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益阳第一人,一个隐居深林,守望益阳小郁竹艺的老匠人

来源:益阳人才网 时间:2024-03-17 作者:行者 浏览量:

1.jpg

梦想也是一种魅力,虽然没有家学渊源,纯粹为了儿时梦想,我就这样走进了竹的世界,与竹结下了不解之缘。

——危禄绵

640.png

益阳竹艺的历史渊源

中国是全世界竹子最多的国家,由浙江、湖南、福建、江西等省份组成的江南产区,是中国竹子的核心产区。在地理位置上,湖南地处江南产区中心,益阳则为中心的中心,竹子数量冠绝三湘,为全国第三。

在益阳的辖区内,北部的县区紧邻洞庭湖,靠水吃水;南边的县区,桃江、安化、资阳、赫山等地的山区,靠山吃山,大片大片地种竹,历史上竹产业一直兴盛。在半个多世纪前,益阳乡村散落着很多民间竹艺匠人,生产各种竹器。

益阳竹艺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上世纪70年代,长沙马王堆的发掘震撼世界,其中出土竹木简922支、竹器一百多件。有考证提出,马王堆的竹器很有可能就是出自益阳。若果真如此,益阳竹艺的渊源可以前推至两千多年前的西汉。

今天在湖南省博物馆里陈列的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竹器,经过了2000多年的埋没后重见天日,如今看起来依旧保存完好,并且非常精美,说明当时对竹子的处理工艺已经非常成熟。

1.jpg

三号墓出土的木弓及线描图

1.jpg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竹篮

1.jpg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竹简

1.jpg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竹木器

1.jpg

长沙马王堆汉墓“熬兔笥”竹笥

1.jpg

竹熏罩

到了明清时期,益阳的竹子加工已经成为当地的重要产业和名片。据《益阳市志》记载:“早在明代初年,益阳竹器即成行业,从业者遍布城乡各地,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各种竹艺产品”,到清代,益阳已是驰名江南的“竹器之城”。

清道光十二年,益阳竹艺产品开始出口英、法等国,还参加一些国际展会并多次获奖。

民国时期,益阳竹艺产品广销两湖,远送京广,茅竹湖的水竹凉席、贺家桥的小郁竹器、三里桥的竹骨纸伞被誉为“竹城三绝”。遗憾的是,今天留下来的主要只有小郁竹器了。

益阳小郁竹艺是一种采用直径5厘米以下的刚(麻)竹为骨架、毛竹为部件加工成各种器具的汉族民间传统手工制作工艺。其造型美观,做工精细,是湖南优良的汉族传统工艺品。

2006年,益阳小郁竹艺被列入了湖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2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640.png

与竹结缘

1.jpg

危禄绵,益阳小郁竹艺项目第六代传承人。
禄绵说自己作为小郁竹艺的传承负责人既是命中注定,又是命运捉弄。

1956年益阳国营竹艺厂成立以后,小郁竹艺的主要产品形式就集中在桌子、椅子、架子等小型的家庭家具上,尤以竹椅为主。危禄绵说,“小郁竹艺原来以家具为主,靠山吃山嘛。我们这边就是产竹子,就利用这个来做家具啊、一些用具啊、包括笼具啊,后来一直是以家具为主。”

益阳市,素有“竹乡”美誉。我作为“竹乡”人,又出身手艺人家,家住竹艺厂附近,小时候常去竹艺厂玩耍,看到一根根笔直的竹子,在老师傅手中“郁”成精美的竹器,我们也跟竹艺师傅学着用竹子做机枪,由于材质、风格另类,惹得小朋友们羡慕不已,由此,我对小郁竹艺产生了浓厚兴趣。

1992年,在工业产品的持续冲击下,竹器日渐式微,竹艺厂倒闭了,看到竹艺厂如过眼云烟说散就散,我觉得非常可惜,激起了要实现儿时梦想的想法。于是,28岁的我,从当时效益不错的国营灯泡厂辞职,半道出家,从哥哥、姐姐那里凑了3万块钱,创立了益阳市传统竹艺厂,准备开始去接竹艺的活计,刚开始大半年都没开展什么业务,因为当时我什么都不懂,出去跟人谈,人家也不怎么相信你。后来我请出多位已退休的小郁竹艺和民间竹艺老艺人,并正式拜竹艺老人龚迪华、谢长庚等人为师,潜心学习竹艺技术,家人和朋友都激烈反对,认为这是“篾匠”活,是养不活人的,可当时的我一腔激情向家人承诺:“我就试三年,如果不成功的话也才30才头,还有时间转型干别的事情”,没想到,这一试就是三十几年。

梦想也是一种魅力,我没有家学渊源,纯粹为了儿时梦想,就这样,我走进了竹的世界,与竹结下了不解之缘。

640.png

历经坎坷

1.jpg

1.jpg

三年,从一个难字开始。

首先是学艺难。竹子轻便,长得笔直,纤维韧劲大,耐拉扯。但竹子又是空心的,不同竹构件的接合面小,很难像木头那样接合,更不能像钢管那样焊接。因此,用竹子来造物,必须扬长避短。

1.jpg

1.jpg

小郁竹艺的“郁”,便提供了扬长避短的渠道。“郁”是益阳方言,意思是把竹子在火上加热,使之弯曲变软后,再拗造出各种样式器物。益阳小郁竹艺是指采用拼、嵌、榫合等传统工艺技法制作的小件竹制器具。

要使竹子弯曲,须借用两个外力,一是挖铲,将竹簧铲除,挖出一个仅能容纳竹柱的“郁口”;二是用火,将郁口烤热,使之弯曲,将竹柱紧紧包围起来。

其中,最关键的步骤是火郁成型,它的技术难度也比较大,在“火郁成型”过程中,手艺人全凭经验把握“火候”。加热时间太短,竹材难以“郁”型;反之,又会烧焦。要想练成“郁”竹手艺,必下一番苦功夫。

1.jpg

1.jpg

天底下没有两根一样的竹子,即使同一根竹子的不同部分大小也不一样,所以竹艺是一件很难标准化的事情。每一次“郁”,每一次“围”,都要眼看手摸,是慢工细活。这道工序,我潜心学了大半年,才慢慢掌握。

1.jpg

其次是生活难。七个月后,我才接到第一笔业务,为长沙一个酒楼装修。装修耗时近一个月,完工后,成了远近有名的一景,同年,还被长沙晚报评为当年长沙最具特色的三大门楼之一。

但这样的好光景没能持续多久,随着工艺化生产和新材料的出现,手工艺也受到了冲击,一落千丈,最后竹艺厂亏损,原有的积蓄全部耗光,最苦的时候,连小孩的学费都交不起,我记得有一年过年,兜里仅剩27块钱。到2006年3月,家里已经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我只好去深圳侄儿开的印刷厂做事,月薪5000元,嫂子怕我不安心,对我照顾得无微不至,也希望我能忘记小郁竹艺,以后能在深圳安家落户。

1.jpg

国家级“非遗”小郁竹艺传承人危禄绵制作的工艺品

但我最后还是让亲人们失望了,仅做了3个月,到5月,我听到省里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息,连夜赶回了益阳整理小郁竹艺的相关申报材料。

1.jpg

1.jpg

国家级“非遗”小郁竹艺传承人危禄绵制作的工艺品

申报要准备文字资料,还要拍摄视频短片,费用近三万元。我当时是左拼右凑,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便将益阳小郁竹艺送上了湖南省非遗名录。2011年,益阳小郁竹艺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遗项目。

640.png

技艺传承

在列入省级、国家级非遗名录之后,小郁竹艺的发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这项技艺也总算了迎来了转机。

1.jpg

后来我也多次参加了国家级、省级非遗博览会、非遗文化节、工艺美术博览会,获金、银、铜奖四十余次。设计完成了益阳大剧院全竹装饰剧场、益阳博物馆“中国园林”微缩景观、“风雨走廊”整体设计等工程,竹片琴、围棋桌被湖南省工艺美术馆收藏。

1.jpg

竹子的用途极为广泛,它被用来做竹编、竹雕刻、竹家具、竹筷子、毛笔、扫把,等等。益阳人对竹子的多种使用方式也大抵如此,但它更广为人知的是做竹家具,而做竹家具的工序,离不开一种特殊的工艺——“郁”。

1.jpg

小郁竹艺选材讲究,一般采用直径5公分以下的刚(麻)竹来制作骨架,并采用毛竹来制作部件。制作一件竹器,须经选料、下料、烧油、烙花、着色、浸泡、开郁口、郁制、精修、打磨、上漆等30多道工序,一把竹沙发甚至需要近100道工序,道道需要耐心,复杂且辛苦,当年和我一起入行从事小郁竹艺的朋友伙伴,大多已经放弃了当初的选择,我在这里面坚持了30多年,希望能守护着这份不可多得的“遗产”,不离不弃。

从前,大到竹床竹柜,小到竹扇竹灯,每道工序都是纯手工。用麻竹制骨架,以毛竹做部件。将竹节刨平后,再烧油,为的是蒸干水分,烧掉表面杂质,使竹材表面干净、光滑。用火烤时,竹材中的糖分会受热排出,看上去,像是出了“油”,还能防霉防蛀。

如今,借助电子设备代替打磨、下料等工序,既省时又省力。我尝试用小郁竹艺制作了手机架、车挂等小产品,很受欢迎。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竹常被历代文人墨客赋予刚直、有气节等人格化的精神象征。我将竹文化与小郁竹艺结合,与中小学校合作,开设“小郁竹艺劳作课堂”,传承小郁竹艺。

1.jpg

我希望通过各种机会传播非遗文化,特别是让年轻人了解并传承这门工艺。“如果能有像我一样愿意付出一生去传承的年轻人,那将是最好的情况。真的不想让这个拥有千年历史的传统工艺失传。”

1.jpg

建设小郁竹艺传习所

1.jpg

1.jpg

三年前,我搬离城区,住进了小郁竹艺的发源地桃江县桃花江镇大华村。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我在竹林深处建起了小郁竹艺传习所。

山里很安静,只闻风过沙沙竹响,时光也似乎慢了下来,就地取材,潜心创作。

1.jpg

借火修竹,围郁成器,春来冬往,穷尽一生。凭借这份匠人精神,危禄绵被市委市政府授予2019年度益阳工匠。

1.jpg

潜心研究技术之余,我整理并根据自己几十年对小郁竹艺的心得,完成了《益阳小郁竹艺》一书。“竹子之所以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代表着君子形象,正是因为它有节的外形,其形状衍生出了诸如‘高风亮节’‘正直挺拔’等优秀品格,这些优秀品格对中华民族精神禀赋的形成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1.jpg

多年来,有兴趣拜师学艺的不超过20个人,其中真正学到精髓并坚持下来的屈指可数,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国际竹藤组织与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有意向,欲将小郁竹艺传习所列为国际竹艺培训基地;另外,益阳小郁竹艺已被列入了《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

1.jpg

1.jpg

赤道几内亚的青年学子来到传习所学习竹郁技艺

未来,我期盼能够有更多真正热爱并致力于小郁竹艺的人传承这项承载着中华古老智慧的手工艺技术,确保我们老祖宗留下的这份宝贵遗产不会失传,继续在新的时代里熠熠生辉。

640.png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相关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